2006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准确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高放
  2006(3) [摘要(1071)]  [PDF 50.39 K (1240)]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之再思考
  邱家军
  2006(3) [摘要(1052)]  [PDF 48.36 K (1398)]
  
论建国初农村政治传播的组织形式
  章兴鸣
  2006(3) [摘要(951)]  [PDF 44.48 K (1055)]
  
依法执政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
  李达龙; 周代怀; 魏毅
  2006(3) [摘要(930)]  [PDF 25.81 K (1457)]
  
和谐:在社会各种要素的互相作用中生成
  王晶雄
  2006(3) [摘要(960)]  [PDF 58.40 K (1086)]
  
试比较《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三位一体”在本体论上的异同
  黄承贵; 王永义
  2006(3) [摘要(1135)]  [PDF 71.51 K (2616)]
  
唯物史观的理论支撑——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改革管见
  严冰; 苏小桦
  2006(3) [摘要(1050)]  [PDF 61.77 K (1239)]
  
论道德自我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孙迎联
  2006(3) [摘要(1048)]  [PDF 67.73 K (1207)]
  
浅析儒家伦理思想中的自然权利观
  徐昌文
  2006(3) [摘要(958)]  [PDF 67.48 K (1177)]
  
集群生态环境:基于文化与制度基础的分析
  孙建波
  2006(3) [摘要(1085)]  [PDF 78.80 K (1129)]
  
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与就业模式的行为选择
  方明月
  2006(3) [摘要(1023)]  [PDF 61.57 K (1149)]
  
论社会主义的经济公平
  孙洪义
  2006(3) [摘要(1093)]  [PDF 35.19 K (1415)]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人力政策
  江世银
  2006(3) [摘要(1132)]  [PDF 57.78 K (1153)]
  
小企业贷款难题与我国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
  张合金; 年四伍; 张艺
  2006(3) [摘要(1055)]  [PDF 63.92 K (1212)]
  
中国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分析
  付强
  2006(3) [摘要(1084)]  [PDF 58.68 K (1298)]
  
过度包装假说——对新股长期弱势现象的解释
  陈永生; 江永众
  2006(3) [摘要(1116)]  [PDF 159.37 K (1435)]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分析
  马荣敏
  2006(3) [摘要(1091)]  [PDF 48.53 K (1347)]
  
从农民收入入手: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解构问题
  罗宁
  2006(3) [摘要(928)]  [PDF 58.60 K (1225)]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贵探索——成都蒲江“土地整理”调查报告
  邓光汉
  2006(3) [摘要(951)]  [PDF 66.83 K (1324)]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
  周晓丽
  2006(3) [摘要(878)]  [PDF 89.83 K (2567)]
  
对投票研究的文献综述
  陈赟
  2006(3) [摘要(1021)]  [PDF 89.49 K (1461)]
  
论对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法规范
  黄丽娟; 罗登亮
  2006(3) [摘要(1009)]  [PDF 90.37 K (116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理分析——以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为视角
  张波
  2006(3) [摘要(1001)]  [PDF 69.63 K (1179)]
  
衡平法初步
  李晓云
  2006(3) [摘要(1075)]  [PDF 103.96 K (1448)]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陈雅丽
  2006(3) [摘要(1087)]  [PDF 54.76 K (1150)]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问题·对策
  张秉福
  2006(3) [摘要(1146)]  [PDF 79.85 K (1230)]
  
做好离退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
  江宇兰
  2006(3) [摘要(973)]  [PDF 33.79 K (1063)]
  
走出特定文化模塑的藩篱——由当今国人文化模塑趋向引起的思考
  于东
  2006(3) [摘要(976)]  [PDF 69.96 K (1461)]
  
明末历局与西学东渐
  宋军令
  2006(3) [摘要(1110)]  [PDF 78.40 K (2002)]
  
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理论的先进性
  刘宗棠
  2006(3) [摘要(1008)]  [PDF 64.75 K (1367)]
  
民间立场:文学话语霸权的解构——论抗战文学的大众化诉求
  王小平
  2006(3) [摘要(1055)]  [PDF 96.03 K (1351)]
  
千年跋涉终上路——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女性写作
  刘雄平
  2006(3) [摘要(1016)]  [PDF 75.52 K (1519)]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悲剧性——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翁再红; 李健
  2006(3) [摘要(926)]  [PDF 50.84 K (1531)]
  
禅宗与芗林居士及其词
  刘晓珍
  2006(3) [摘要(1083)]  [PDF 84.33 K (1593)]
  
元明清时期古典美学“丽”范畴论
  何世剑; 喻琴
  2006(3) [摘要(990)]  [PDF 90.21 K (1612)]
  
高等教育资源概念界定及其功能分析
  罗亚光
  2006(3) [摘要(1123)]  [PDF 48.07 K (1235)]
  
论廉政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张绍平
  2006(3) [摘要(961)]  [PDF 50.70 K (1178)]
  
高校学生档案的现代功能及其实现
  徐频
  2006(3) [摘要(897)]  [PDF 35.79 K (1151)]
  
承传道统,考辨源流——读《儒藏》史部·历代学案
  蔡方鹿
  2006(3) [摘要(1088)]  [PDF 29.83 K (1278)]
  
鸿篇巨制 精品力作——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涂秋生; 肖雪莲
  2006(3) [摘要(994)]  [PDF 13.23 K (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