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专题 近代蜀学的勃兴与转向

近代蜀学的转型与面向——以语言文字学为切入视角
  彭华
  2022(5):1-10 [摘要(783)]  [PDF 1.34 M (1170)]
  
“考全蜀而为隽”:论近代蜀学进程中的刘光第
  李晓宇
  2022(5):11-17 [摘要(593)]  [PDF 1.28 M (1300)]
  
以人事为学:刘咸炘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承
  张凯
  2022(5):18-27 [摘要(576)]  [PDF 1.34 M (846)]
  

马克思主义研究

他者剥削还是自我剥削?——重审数字化时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剥削理论
  陈洋洋
  2022(5):28-37 [摘要(667)]  [PDF 1.35 M (2350)]
  
广松涉物象化论的弱实践性——兼论生产力范畴的批判维度
  纪方雄
  2022(5):38-48 [摘要(611)]  [PDF 1.36 M (1265)]
  

儒学研究

《五经正义》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宗旨——再论孔颖达统一经学的思想史意义
  郑伟
  2022(5):49-58 [摘要(497)]  [PDF 1.33 M (1417)]
  
从德性身体到伦理秩序——由儒家工夫论开启公共伦理生活
  游森
  2022(5):59-66 [摘要(514)]  [PDF 1.30 M (620)]
  

思想空间

西方古典哲学中的“笑”:一种话语分析
  毕唯乐
  2022(5):67-77 [摘要(564)]  [PDF 1.40 M (1820)]
  
人工智能时代的“造物”惊惶与文学转轨
  刘牧宇
  2022(5):78-86 [摘要(517)]  [PDF 1.35 M (871)]
  
技术社会中的情绪障碍及其社会根源
  赵培
  2022(5):87-93 [摘要(506)]  [PDF 1.31 M (843)]
  
数字时代的社交媒体批判:起源于“人性—社会性”之分
  冉华,王虎
  2022(5):94-101 [摘要(611)]  [PDF 1.32 M (2330)]
  

封二、封三

任乃强先生的藏学研究
  任新建
  2022(5):封二-封三 [摘要(467)]  [PDF 769.37 K (543)]
  

中国视点

“夫妻共同债务”为什么是债法应当抛弃的概念
  周寓先
  2022(5):102-112 [摘要(788)]  [PDF 1.35 M (987)]
  
社会合法性建构:移风易俗与制度适应——以闽南D村的治理实践为例
  石惠文
  2022(5):113-122 [摘要(474)]  [PDF 1.31 M (1064)]
  
农民缺场与在场:资本下乡的多重博弈与治理——基于S村的经验材料
  熊凤水,童政杰
  2022(5):123-132 [摘要(494)]  [PDF 1.36 M (812)]
  

文化广角

流动的共识:观者社会下餐桌共同体的窥视契约与行为边界
  戴颖洁
  2022(5):133-140 [摘要(577)]  [PDF 1.35 M (745)]
  
迷惘、探寻与未抵达的终点——论“藏地新浪潮”电影以“人”为路径的现代化问询
  陈鸣,宋法刚
  2022(5):141-149 [摘要(564)]  [PDF 1.34 M (807)]
  
乘客、火车与新社会:丰子恺《车厢社会》的三种读法
  李立敏
  2022(5):150-159 [摘要(563)]  [PDF 1.35 M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