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6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点
  谢晶莹
  2007(6) [摘要(1122)]  [PDF 229.71 K (1254)]
  
正确认识党内和谐——关于党内和谐的四个问题
  朱新现
  2007(6) [摘要(944)]  [PDF 167.48 K (1153)]
  
试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动及其特征
  阚和庆
  2007(6) [摘要(1135)]  [PDF 231.71 K (1051)]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困境的政治学思考
  李世源; 刘伟
  2007(6) [摘要(965)]  [PDF 177.58 K (1029)]
  
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历史辩证法
  常宗耀
  2007(6) [摘要(997)]  [PDF 228.13 K (1021)]
  
实践诠释、意义生成与理论创新——哲学反思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刍论
  姜喜咏
  2007(6) [摘要(985)]  [PDF 243.17 K (1141)]
  
建设创新型四川的哲学思考
  文兴吾; 何翼扬
  2007(6) [摘要(942)]  [PDF 305.41 K (1112)]
  
当代西方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之比较
  韩丹
  2007(6) [摘要(1180)]  [PDF 329.08 K (1047)]
  
经济增长存在与经济意识、心理的能动作用
  崔巍
  2007(6) [摘要(1046)]  [PDF 281.57 K (1018)]
  
对退休等经济行为的“机会收益”分析
  郭正模
  2007(6) [摘要(945)]  [PDF 226.75 K (1032)]
  
论重建农村承包地的产权主体——聚焦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陈伯君; 钟怀宇
  2007(6) [摘要(979)]  [PDF 353.13 K (1016)]
  
城郊农民社会资本模式解析——以成都城郊农民为例
  孙英
  2007(6) [摘要(1082)]  [PDF 210.18 K (991)]
  
新形势下西部轻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马广奇; 张林云
  2007(6) [摘要(927)]  [PDF 223.68 K (970)]
  
重庆城市新贫困群体收入现状调查分析
  吴正俊; 俞萍
  2007(6) [摘要(1005)]  [PDF 219.51 K (1026)]
  
中国新股发行抑价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
  徐子尧; 王晓东
  2007(6) [摘要(1032)]  [PDF 216.63 K (1041)]
  
上市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模型
  李华明; 向颖珍
  2007(6) [摘要(920)]  [PDF 181.83 K (1083)]
  
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者的系统经营管理思路初探
  向辉; 陈戟; 伍刚; 刘伟; 杨明瑶
  2007(6) [摘要(978)]  [PDF 165.74 K (1020)]
  
关于独立董事选任的思考——独立董事登记管理制度
  余珺
  2007(6) [摘要(913)]  [PDF 110.18 K (964)]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法律保护制度分析
  赵昌武
  2007(6) [摘要(1053)]  [PDF 156.36 K (1127)]
  
浅析职务犯罪的范围与概念
  陈开琦
  2007(6) [摘要(911)]  [PDF 170.29 K (1093)]
  
听证制度:高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刘娟
  2007(6) [摘要(1017)]  [PDF 110.72 K (1041)]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与扩大公共参与——以上海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为例
  周耀虹
  2007(6) [摘要(1096)]  [PDF 343.73 K (1109)]
  
创新与共谋:协商民主与新公共服务理论
  刁瑷珲
  2007(6) [摘要(1039)]  [PDF 221.50 K (1039)]
  
女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胡莹
  2007(6) [摘要(985)]  [PDF 168.41 K (1056)]
  
风险社会视角下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
  吴志敏
  2007(6) [摘要(1052)]  [PDF 159.80 K (1107)]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培育新型农民
  高青兰; 兰世会
  2007(6) [摘要(929)]  [PDF 164.96 K (994)]
  
近年中国帮会团伙犯罪特点与控制对策
  蔡勤禹; 侯德彤
  2007(6) [摘要(953)]  [PDF 285.44 K (1024)]
  
当代乡村民间公共活动观照——以梓潼县石牛镇为视角
  高梧
  2007(6) [摘要(919)]  [PDF 163.26 K (1020)]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自觉
  曹萍; 任泰山
  2007(6) [摘要(939)]  [PDF 254.72 K (1059)]
  
文化符号视域下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张首先; 马丽
  2007(6) [摘要(1003)]  [PDF 192.42 K (1117)]
  
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四川乡土美术的现代形式
  吴永强; 刘建; 刘莎; 邵军
  2007(6) [摘要(963)]  [PDF 233.88 K (1000)]
  
“南水北调”与“北人南迁”的历史地理背景
  蓝勇
  2007(6) [摘要(1041)]  [PDF 239.50 K (1031)]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会
  郭圣福
  2007(6) [摘要(936)]  [PDF 289.81 K (1057)]
  
近代中国飞行员培养模式探析
  冷伟
  2007(6) [摘要(988)]  [PDF 209.99 K (1044)]
  
延安时期的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刘忠
  2007(6) [摘要(949)]  [PDF 212.37 K (1085)]
  
一场仍需不断深入的论争——简论“审美意识形态”论争
  李永新
  2007(6) [摘要(1033)]  [PDF 222.98 K (1035)]
  
救赎与报应——从话剧到电影看《雷雨》的宗教意识替换
  曾令霞; 龚俐
  2007(6) [摘要(1024)]  [PDF 274.31 K (1097)]
  
论陈子昂的文化意义
  谢惠鹂
  2007(6) [摘要(852)]  [PDF 181.68 K (1223)]
  
生命世界的空间建构——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解读
  戴华兴
  2007(6) [摘要(970)]  [PDF 177.51 K (1130)]
  
论技术知识的教育价值
  魏林红
  2007(6) [摘要(866)]  [PDF 164.86 K (992)]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发散思维培养
  王绍林
  2007(6) [摘要(938)]  [PDF 228.63 K (1459)]
  
从中、微观层面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战略运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战略运用——中、微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评介
  江世银
  2007(6) [摘要(1003)]  [PDF 54.92 K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