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杨楹.论多重理论语境中“贫困”之意蕴[J].2015,(2):16-22
论多重理论语境中“贫困”之意蕴
  
DOI:
中文关键词: 贫困  蒲鲁东  马克思  历史决定论  波普尔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及其当代形态研究”(编号:14BAZ006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杨楹 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 
摘要点击次数: 1634
全文下载次数: 1481
中文摘要:
      从蒲鲁东的理论视野来看,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矛盾的体系”,并且其理论支撑与内魂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因此,蒲鲁东判断,作为“矛盾的体系”之经济学中的“哲学”是“贫困的”。 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以蒲鲁东为直接批判对象,而处处都将批判指向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观念论哲学。在批判的过程中,深刻地阐释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波普尔的理论架构中,波普尔按照他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与逻辑、方法原则与标准来审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进而对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实验”、“社会规律”都一一加以否定,其目的是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原则和逻辑来建构“社会科学”。 “理论”要超越“贫困”,就必须坚持理论面向现实生活的根本原则,抓住现实生活或时代的根本问题,一言以蔽之,“理论”必须以“真实的问题”为指向,方可彰显理论在批判现实、建构未来之途上的革命性和丰富性。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