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付骁.论中国“如画”批评的历史形态与形成原理[J].2019,(4):124-137
论中国“如画”批评的历史形态与形成原理
  
DOI:
中文关键词: 如画,诗中有画,诗画关系,艺格敷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付骁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点击次数: 1017
全文下载次数: 710
中文摘要:
      “如画”最早出现于东汉,东晋之后成为古人观赏自然山水后的肯定评价。“如画”观念延伸至文学批评始于宋代,“诗中有画”是其原初形态,而批评家直接用“如画”点评诗歌的现象则大量出现在清代并延续至民国。“如画”重点在像画中的山水,强调了中国诗歌具有空间感这一突出的特征。历来对“诗中有画”的解读大多有误,对西方“Picturesque”、“Ekphrasis”和“Pictorialism”的理解与翻译也成问题。以西方相关概念作为参照,本文得出结论:自然风景是诗歌和绘画这对“姊妹艺术”的“母亲”,诗歌如画的主要原因是诗人用语言描写风景并使其具有绘图似的逼真效果,诗人会不会作画和他创作的诗歌是否“如画”没有必然联系。有共同的再现对象、相同的内在结构和相等的想象效果,是诗与画能够建立隐喻关系的三个关联点。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